天琴计划无月影卫星轨道设计进展
发布人:huangyy
发布日期:2022-05-16
相比将航天器部署于距离地球数千万公里的日心轨道方案,地心轨道方案在转移入轨、遥测遥控、导航制导、数据通信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天琴地球轨道方案也面临独特挑战。由于星座位于地月系内,卫星进出地球、月球阴影对科学载荷的温控和供电产生不良影响,可能破坏科学观测的连续性。针对这一问题,张雪峰副教授与博士生叶伯兵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天琴卫星进出月球阴影与热控问题直接相关,而在轨道设计中避免阴影事件发生是最为便捷高效的办法。应该注意的是,地球阴影事件仅发生在科学观测窗口(至少3+3个月)之外,并不影响正常观测。为找到合适的无月影轨道,团队采取了联合调节轨道相位和半径的策略,创造性地提出了1:8月相共振轨道设计,即一个农历月(约29.5天)内卫星绕地8圈,以保持轨道运动与月影运动之间的固定相位关系,从而显著减小月影事件发生的概率(下图展示在月影锥为x轴的旋转坐标系下的卫星运动轨迹)。此类型轨道对应半径约为100900 km,只在原有105 km半径的基础上做微调,可实现五年任务期的所有3+3个月观测窗口内(6月8日 至9月6日,12月7日至3月7日)无阴影事件且同时满足星座构型稳定性要求,对应的轨道初始相位可选范围则为15°,便于轨道控制的实现。此外,若牺牲部分初始相位可选范围,则无阴影的观测窗口时长可延长至4+4个月或更长。由此可见,天琴轨道的阴影问题能够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 B. Ye, X. Zhang, Y. Ding, Y. Meng, Phys. Rev. D 103, 042007 (2021) arXiv:2012.0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