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报须知
一、本批项目采取“发布指南、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方式组织实施。
二、申请内容应符合指南所列研究方向。申请书可根据指南自拟题目,鼓励申请人在所列方向上提出前瞻性课题。
三、课题申请人应为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在编员工,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记录,在指南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前期基础。
四、每名申请人同时主持的项目不超过1项,参与的项目(含主持)不超过2项。
五、申请人于2025年11月30日将申请书(模板见附件1,需加盖单位公章)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实验室组织评审并于12月底公布评审结果。获得立项的申请人根据通知提交纸质版申请书。
六、本次指南支持项目不超过10项。每个项目执行时间1~2年,其中一年期项目经费2万元,二年期项目经费3万元。项目经费仅限支持项目人员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使用,不外拨。到项目结题时尚未使用的经费由实验室收回,延期结题的项目不再提供经费支持。其他有关财务报销按照《天琴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经费报销说明》(附件2)执行。
七、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通讯地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天琴中心,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大学路2号
E-mail:tianqin@sysu.edu.cn
联系人:王珊慧
联系电话:0756-3668964
第二章申报方向和研究内容
申报书应针对以下各方向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加以研究并解决。
研究方向1:面向天琴任务的飞行程序设计
依据天琴地心轨道3+3个月的基本运行模式,开展探测器星座的操作、运行流程设计和方案论证,包括入轨部署、星座构建、轨道维持、姿态规划、载荷标定调试、捕获建链、对地数传、故障恢复、早期预警等,对各项耗时进行评估和优化,给出实施方案和可行性论证。
研究方向2:引力波科学数据处理及应用研究
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科学数据处理和应用需求,结合大质量双黑洞并合、极端质量比旋近、恒星级双致密星旋近、银河系双致密星系统、随机引力波背景等主要波源,围绕天体物理、基础物理和宇宙学等主要应用领域,开展波源物理、波形建模和数据处理方法等研究。
研究方向3:稳频激光器技术研究
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激光光源稳频率、稳功率、小体积、低重量、低功耗、抗辐照、长寿命等一系列要求,开展小型化、可星载、高可靠、长寿命的稳频激光器研究,具体包括新型窄线宽激光技术、光放大器技术、激光稳频技术、激光稳功率技术和自动锁频控制技术等的方案研究、仿真或实验验证。
研究方向4:大功率高重频脉冲激光器技术研究
聚焦于大功率、高重频脉冲激光器的核心技术突破。重点攻克高增益放大、高效热管理与泵浦优化设计,并具有小型化和星载可行性。
研究方向5:无拖曳控制设计及其仿真验证研究
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器的无拖曳与姿态控制设计与仿真验证的需求,开展卫星无拖曳闭环仿真,其中包括:动力学建模、传感器建模、本地干涉建模、冷气微推仿真建模。同时开展无拖曳控制器的设计与控制流程的优化。
研究方向6:天琴计划关键技术地面检测方案研究
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激光干涉测量关键技术的检测方案研究,包括:微弧度级相位测量检测方案、皮米级干涉仪转动-平动耦合效应的标定方案、高精度大口径望远镜波前检测方案、亚皮米级望远镜光程稳定性测试方案、望远镜系统后向杂散光检测方案、激光远场传输在近场条件下模拟测试方案、MOSA系统热分析及热控设计方案、检验质量加速度噪声测试与抑制方案等。
研究方向7:单光子探测技术
面向远距离激光测距背景,开展单光子探测技术研究,包括:单光子探测器探测效率、暗计数、游动时间等参数的对激光测距的影响测量与评估;强背景条件下单光子探测技术研究;月面背景对单光子探测影响评估;不同类型单光子探测器在远距离激光测距中应用评估等。
研究方向8:天琴卫星激光测定轨方案研究
面向天琴探测器定轨精度需求,开展天琴卫星激光测定轨方案研究,包括:观测数据建模、数据预处理、精密定轨实现等,仿真分析不同条件对天琴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