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日艰辛路,筑科技自强梦——天琴中心开展师生台站参观活动

发布人:huangyy

为激发师生科研热情,增强团队凝聚力,让同学们感受台站建设之艰辛,领悟测距科研之自立自强,中心于2023年11月11日组织了“忆往日艰辛路,筑科技自强梦”师生台站参观活动。

上午8时30分,参与活动的师生准时在山脚下集合,领取物资后便迈开步子,向着凤凰山山顶进发。

中山大学天琴测距台站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山顶,海拔405米,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从山脚延伸到山顶,徒步单程需要约两小时,这条上山路见证了天琴人无数个昼伏夜出的日子。

       在艰辛漫长的攀登之后,大家到达了山顶,来到了天琴测距台站。通过星地测距研究室张洪霄博士全面细致的讲解,和近距离参观1.2米口径的激光测距望远镜,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天琴团队不舍昼夜的辛勤付出,他们克服建设中人员少、时间紧、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协调组织复杂、道路不通、物资短缺等困难,将无路可走的凤凰山建设成为了超地月距离激光测距和天文观测的科研基地和科普基地。

       恰逢中山大学建校99周年之际,让我们不忘来时的艰辛,用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牢记科研使命,以国家重大技术发展需求为牵引,坚定不移的将天琴之路走下去,一同书写中大未来的辉煌!

部分学生感悟节选:

  • 19级博士廖芳捷:虽然并非第一次徒步上台站,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回顾过去,或疾驰,或漫步,我们始终是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的。我们也始终坚信,总有一天能够架起“竖琴”,聆听太空中的天籁之音。就如同沿途的忍冬花一样,顺着枝丫向上攀延,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 19级博士叶小容:本次台站徒步参观活动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台站建立伊始的攻坚克难的精神,也同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山路崎岖,在攀登的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汗水与艰难,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风景,科研之路同样如此。
  • 23级博士李知圆:周六参加了台站徒步参观活动,领略了天琴中心星地测距研究室的科研硕果。尽管有诸多地理条件的限制,但是我们从选址到测得数据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攻克了地月激光测距技术,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测得全部五个反射镜的国家,我为天琴感到骄傲,同时这种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也将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 21级硕士邱逢春:这次通过同学讲解,也更明确了地月测距的技术工作对于天琴的意义其实更多在于卫星定轨,而不是星间距离测量。这其实是很多刚接触,或者不太关注其他小组工作的同学容易误会的。多数新同学会误以为天琴的一、二、三号就是把天琴的三颗卫星一颗一颗地送上天,而实际上天琴一号是单独发射一颗卫星,二号是一次性发射两颗,三号是一次性发射三颗。所以人的认识确实是需要随着时间一步步慢慢深入的,面对复杂和困难的事情我们无需过多焦虑,更需要的是扎实的思考和交流的热情。
  • 22级硕士吴年娇:2023年11月11日,我参加了中心组织的台站徒步参观活动,徒步路程接近11公里,整个过程辛苦但收获满满。通往台站的路上铺设了一些台阶,通过台阶爬上山顶比走公路要快上许多,但这些台阶非常陡峭,我们都爬得气喘吁吁,不得不扶着栏杆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可想而知,在台站早期选址,还没有开路的情况下,上山将会多么辛苦。到了台站后,在师兄给同学们讲解天琴计划、望远镜的探测能力以及平时怎样开展观测计划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在台站工作的不易。首先是工作内容,天气变化会让望远镜观测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多干扰;第二个是工作环境,台站建设在山顶,风非常大,网络信号也不太好,在台站做研究工作也需要耐得住寂寞。